从共产主义幽灵到中国化历史性进程新的飞跃——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自治区藏语委办(编译局)党组副书记、主任(局长) 洛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4周年时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既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所处的世情、世界历史时代发展大势所决定的。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不懈求索和接续奋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在中华大地上迸发出强大生命力,谱写了一曲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篇章。
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美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这段《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引言,开宗明义阐释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用鲜明透彻的语言树立了一座新的世界观丰碑,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今天,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宣言》问世半个多世纪后,伴随着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译本《宣言》,作为国内第一部完整的中文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立即受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革命群众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其出版适逢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之时,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发起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党的领袖人物及革命先驱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以至成为始终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中指出,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诞生,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然而,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所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以来实现民族复兴的第一大里程碑。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在迈向新时代新征途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领航中华复兴号巨轮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认识和把握,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艰辛付出和智慧结晶,诠释着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的艰难曲折与创造的辉煌伟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浓墨重彩的马克思主义新篇,铸就了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不朽丰碑。
193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作的题为《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点,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之前,我们党虽然没有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已走上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实践道路,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在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从组织上保证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自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发展,由此踏上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