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西藏文化 > 西藏文化

藏族历史中的佛教前弘期与后弘期(བསྟན་པ་སྔ་དར་དང་ཕྱི་དར)

作者:尼玛顿珠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14

西藏佛教史通常的分期法。佛教传入西藏的时间是较早的,一说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公元7世纪),另一说在松赞干布前五代赞普拉妥妥日聂赞时就已开始传入。但作为佛教正式兴旺发展起来,也就是前弘期的开始,一般认为是在公元8世纪赤松德赞执政时期。这个时期,西藏第一座正规寺庙桑耶寺建成(763~775);出现了第一批出家僧人,共7人,称为“七觉士”,逐浙发展到300多人;开始了大规模翻译佛经工作,所译经论达27门,六七百种;佛教大师莲花生等被迎请入藏,西藏原始宗教苯教势力愈来愈小,等等,成为前弘期开始的标志。至热巴巾赤祖德赞继位(815~836),共80多年,称前弘期。

佛教后弘期是指吐蕃赞普朗达玛(གླང་དར་མ་)执政时期(836838-842),毁佛灭法,禁止佛教。随之吐蕃政权崩溃,佛教前弘期结束,近百年里“藏卫无法”。公元10世纪末,阿里王派了许多人前往克什米尔等地学法,大量译经,又迎请高僧入藏,佛教开始复兴。同时,在康区的僧人后世门徒也逐浙聚集起来传戒授法。这就是所谓“上部律传”和“下路弘传”。一般来说,从这时起,开始进入后弘期。由于传承系统不同,各自师承不同,导致对典籍理解的差异。从11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西藏佛教形成众多派别。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和噶举派。到15世纪初,宗喀巴进行宗教改革,创立了新的教派格鲁派。格鲁派吸收各派所长,广建寺院严格戒律,扩大了社会影响,又得到清政府的支持,逐渐取代其他教派,其宗教领袖达赖喇嘛成了西藏的最高首领,集教权政权于一身,形成政教合一的统治。

选自《藏族传统文化百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