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西藏文化 > 西藏文化

藏族哈达的由来

作者:尼玛顿珠 来源:次旺顿珠 发布时间:2018-06-12

        据说托林寺古格君臣迎接阿底峡大师来藏传法的场面壁画中有哈达。阿底峡于1042年来到古格的。成书于1629年(明崇祯二年)的《萨迦世系史记载》,八思巴从国师晋升为帝师时,皇帝除奉送了“白银一千锭、绸缎五万九千匹,还有每次见面时所送的礼品及哈达、银币等。”藏文史书还记载:公元1265年,八思巴从元大都返回西藏时,带回了用丝绸制成的哈达,并记载哈达两端有长城图案,上有八宝图案和祝词。八思巴向藏地的神佛塑像和僧俗官员敬献和赐奉了这种从内地带来的长条丝绸。史书作者记载了一则十分动听的故事,即说:八思巴在向大昭寺的佛与菩萨献哈达时,壁画中的一位度母突然伸出手,向他索要哈达。这种度母被称为“卓玛卡达隆玛”,意思为“索要哈达的度母”。根据这个记载,有人推断哈达源自蒙古,其理由还有:蒙古人也有献哈达的习俗,只是颜色不同而已。但据有人考证,在元朝关于藏地活佛、高僧进行赏赐的史料文献中,从未出现过“哈达”一词。直到明末清初,蒙文中才出现这一名词,而倒是藏文史料中元代就出现了“哈达”一词,这说明哈达可能是随藏传佛教在蒙古地方的传播而从藏地传到蒙古地区。

        根据传说,大约在吐蕃第九代赞普布德贡杰执政的时候,苯教徒在举行宗教仪轨时,就有把白羊毛缠在头及脖子上的习俗。另外藏族自古普遍崇尚白色,逢年过节,普遍将白羊毛挂在房顶或门顶,在丝绸传入藏地后用丝绸取代白羊毛,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另外,古格王国君臣迎接阿底峡大师来藏传法的场面就有哈达,这比八思巴赴元大都早200来年,这说明哈达源于蒙古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华锐(包括今青海省的湟水以北的乐都、互助、大通、门源和甘肃省的肃南县东部、天祝、永登等县)一带至今过年时将冰块放在房顶及牛圈上,这也和献哈达的意义异曲同工。白羊毛、雪白晶亮的冰块到白丝巾,仅仅是载体不同而已,都是表达敬意、虔诚、祈求平安的心愿。

选自《壁画中的西藏历史》一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