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西藏文化 > 学术论文

浅析翻译在电视传播中的作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西藏电视台专题部 旦平

电视是当今社会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大众传播工具。即使面对网络传播的冲击,电视传播的优势也是无法被取代的。随着电视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视以声画并茂的特色优势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家的界线,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电视传播迅猛发展的同时在其节目生产领域中翻译、译制工作应运而生。电视给翻译、译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译制工作不仅丰富了电视节目的种类,而且全面提升了电视传播服务功能和影响效果。那么,翻译如何在电视传播中得到更广泛地运用和拓展,并结合电视传播特点形成自我特色,这成为值得我们电视翻译工作者深入探索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1、翻译是西藏电视节目生产、传播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电视是大众媒介中的主流强势媒体之一,它拥有范围最广、数量最大、层次最为丰富的受众群体,其影响和传播力量是其它媒体无可比拟的。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西藏的电视节目宣传中翻译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西藏电视台从最初的筹建到目前藏汉卫视分频播出,在30年的发展历程里,新闻、专题、文艺娱乐、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当中,翻译工作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真可谓功不可没。西藏电视台成立于1985年,开播之初采取藏汉语在单一频道上混合播出的形式,藏语节目内容主要是新闻和影视译制剧,每天播出的藏语新闻、栏目约为0.5小时,电视剧为2.5小时。除了影视译制剧的台词从汉文、英文到藏语文的翻译、配音外,藏语新闻节目同样也是经过翻译、审校、录音等诸多工序才得以与观众见面。1999101日,西藏电视台藏语卫视正式开播,藏语、汉语节目实现分频道播出,以编译人员为骨干的藏语电视工作队伍得到全面加强,逐步形成了采访拍摄、播音主持、翻译配音、编辑制作等较完整、系统和相对独立的节目生产体系。2003年藏语卫视频道节目在尼泊尔落地,第一次实现跨国覆盖,2007101日藏语卫视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播出,走在全国少数民族语言电视宣传前列。现在藏语自办栏目制作量日均3.5小时,藏语影视剧年译制量超过1000小时。数字上的巨大变化,呈现了藏语电视突飞猛进的发展步伐。而取得这样的成功,除了得益于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广播电视的特殊政策外,无不饱含着藏语卫视编辑、翻译、配音等创作人员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追求真理,传播优秀文化,建设高尚的精神文明而不懈追求的博大情怀。藏语电视已成为农牧区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技术、寻求致富途径、展示农牧区新面貌的重要桥梁,成为他们共享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人们对电视寄予了更多厚望,在形成一种期待和预约的收视习惯的同时电视以独有的声画并茂的特点让受众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外面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911事件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最大爆炸性新闻,全球各大媒体转载报道,中央电视台通过纽约记者站,以时空连线方式进行跟踪报道,西藏电视台在第一时间转播央视新闻的同时组织编译人员搜集图象资料,形成藏语稿件后,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藏语新闻中及时播发。发生在万里之遥的西半球的新闻事件,在瞬间内,被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家喻户晓。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今天在西藏,电视节目丰富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最新情况,通过翻译、译制手段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及时地传到村庄牧场,进入寻常百姓家。信息的快速有效传播缩小了世界的距离,西藏的发展巨变举世瞩目,而我们依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形势,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时刻站在反分裂斗争前沿,站在时代发展浪尖,当好新时期中央治藏方略和西藏发展大计的传播者、解读员,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把握导向、守土有责”不仅是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更是衡量民族地区翻译工作水准的基本尺度。电视新闻传播中翻译工作使命特殊、责任重大。

2、借助翻译,实现资源共享,丰富藏语卫视荧屏。

藏语卫视从2007101日起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播出。缘于这样一个高要求、高标准,西藏电视台从藏语编创队伍的实际出发,对藏语卫视全天节目编排设置进行有益的尝试探索,逐步形成了译制和自采二者兼顾的节目生产体系。按照现在每天播出的各档新闻节目、影视剧、专题类栏目、广告等节目编排构架,清晰看到翻译工作在藏语节目传播中何等重要,应该说翻译的内容比重多于原创,且有译制为主、自采为辅的创作格局。目前藏语卫视自办有《西藏新闻联播》、《央视联播摘要》、《午间新闻》、《综合新闻》、《国际新闻综述》、《新闻视点》、《大千世界》、《雪域漫谈》、《西藏旅游》、《农牧天地》、《七色风》、《明灯》、《飞天旋韵》、《故事园地》、《荧屏导视》、《每周艺苑》、《信息窗口》、《荧屏传情》、《对话》共19个栏目,其中四档新闻栏目为日播,其他栏目均为周播。除了每天奉献给农牧区观众的主打节目影视译制剧外,自办节目里包括《西藏新闻联播》在内的60%以上均为翻译版,换句话说,就是经过翻译后重新编辑制作形成的藏语版。西藏电视资源极为丰富,壮丽的地理自然风光和独特淳朴的民风民俗吸引着海内外电视人的目光。每年有国内外大批媒体进藏采风,关于介绍西藏人文地理、反映西藏今昔巨变的专题片、纪录片播出频率居高不下,关注热度持续不减。藏语卫视恰恰利用这些节目源大量进行翻译,充实丰富藏语节目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合理利用资源先后翻译制作完成的藏语节目如:《跨越》、《新西藏》、《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答中外记者问》新闻发布会、凤凰卫视《专访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藏东60年》等大型节目对提高藏语卫视整体宣传质量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些节目思想内容深刻、制作形式多样、翻译通俗准确,基本实现与汉语卫视同步播出,社会反响及宣传效果丝毫不逊色,翻译工作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

一项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对全国27个省市区农户调查报告中提到:农民通过电视获取农业政策信息、文化教育信息、市场信息及气象信息的比重达到了60%以上,电视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优势。然而研究也显示,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实用技术信息――包括新型技术、前沿科技成果等方面信息的有效获取却更多依赖于亲友之间的交流这种人际传播渠道。研究数据表明,在三农政策的带动下,面向农牧区的科技教育类节目就整个资源来说比重大,类别多,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听不懂”。电视媒介传播相关信息的节目,被专业术语、新鲜名词和艰涩理论包成一团,老百姓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传播的内容。在西藏,如何让涉及农牧业知识的节目走出“象牙塔”,真正成为农牧区群众的贴心节目,电视翻译工作责无旁贷。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编译人员自身具备扎实丰富的综合知识根底,同时结合传播对象接受能力,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传达信息,并与受众达成心理上的互动,让百姓主动理解接受所需的相关信息和知识,从而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信息能否快速准确、有效传递成为判断媒体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同声传译这种快捷的传播方式在电视节目中被广泛运用,越来越被受众所青睐。藏语卫视曾在西藏自治区重大节庆活动、权威人物和社会名流专访等节目编辑制作中,尝试用同声传译来增强节目现场感和时效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翻译、编辑、配音人员操作驾驭同声传译的能力日趋成熟,尤其在昌都解放60周年的庆典现场直播中,同声传译的优势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及时有效的传播方式使包含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给昌都人民的慰问祝福等有声语言内容得以用藏汉两种语言现场同步直播传达给广大受众。在藏语节目生产制作领域中,电视特色化的同声传译工作大有可为,其潜在优势不容忽视。

3、藏语采制的本土化节目为汉语卫视装扮特色

近年来,随着藏语卫视采编人员的充实和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藏语原创节目不断涌现,并生根开花,在荧屏上一大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手法新颖的优秀藏语电视作品层出不穷,赋予了地域文化特征和浓郁民族特色的电视节目,让人耳目一新、津津乐道。比如:藏语卫视《雪域漫谈》栏目播出的关于揭开格萨尔说唱艺人鲜为人知故事的节目《永远的格萨尔》;透过石雕介绍17世纪西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千尊佛雕传奇》;还有《对话》栏目推出的关于民间藏戏传承发展的系列节目,这些作品中人物采访流畅自如、同期声运用恰到好处,藏语原创的优势展示的淋漓尽致,得到学术界和广大观众的认可。尤其,2008年占据藏语卫视收视榜首的室内情景剧“快乐生活”,正是植根于西藏这片高天厚土,把时代发展同藏民族勤劳、朴实、乐观的性格完美结合,给观众呈现了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民俗宗教为一体,传统和现代相交融的精神大餐。笔者认为以上这样的优秀节目经翻译、编辑、配音、字幕提示等制作手段,以全新的包装上汉语卫视播出也未尝不可。当然,此类节目在翻译过程中,因语言习惯、方言差异等问题,对剧目幽默感、喜剧色彩效果方面难免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译者精通熟练母语、译语的语言用词、修辞搭配,掌握运用好翻译技巧,那么这些作品在诸多汉语节目中既不失地方特色,又能赢得观众的掌声毋庸质疑。目前,西藏电视台的藏历年晚会等大型综艺节目中,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相声、小品、藏戏等节目均以字幕提示内容大意的方式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堪称藏汉节目互补完善、有机统一的合理结构。当本土语言采制节目的能力跃上一定层次后,它给汉语卫视增添内容、装扮特色的功能日益凸现,而实现这些的关键要看翻译队伍的力量和综合素质条件。经过30多年的实践,姑且不论翻译在节目传播方面的发展趋势和长远意义,但在政策发布、舆论监督、引导受众、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等电视宣传中做到了及时准确有效,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合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汉译藏、藏译汉编辑制作的节目来充实丰富藏汉卫视荧屏不能不说是一个捷径。

在民族地区翻译历来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同样在西藏的电视节目传播中翻译的作用非同一般,翻译工作稳步健康发展,将有力推动西藏卫视实现藏汉互补、并驾齐驱的良性发展。

来源:《藏语文工作》2011第一期

责编:吉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