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西藏文化 > 学术论文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发展及信息化建设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28

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也有一些弱势少数民族语言正处于濒危状态,如畲语、仡佬语、赫哲语、鄂伦春语、裕固语、土家语等。对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国家一方面贯彻语言平等政策,加强双语教育,为一些濒危语言的教学和使用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延缓其消亡时间;另一方面在资助研究课题方面给予倾斜,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课题有《中国空白语言调查研究》、《中国濒危语言个案对比研究》等,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度把《中国新发现语言调查研究》立为A类重大课题,2002年度又把《中国濒危语言方言调查研究》立为A类重大课题,并积极组织民族语言专家,深入调查各地濒危语言,记录、描写、保存这些语言资料,出版这些语言的研究专著、词典,逐渐建立少数民族语言音库,录制、保存弱势、濒危语言的声像资料。截至20054月止,调查的语种已达40多种,仅《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出版的专著就有28本,《中国少数民族系列词典丛书》出版的词典就有20部。

对使用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语言,国家则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保证这些语言在各个领域的使用。

在行政公务活动中,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语文使用于中央及相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级的某些公务活动;柯尔克孜、傣、景颇、载瓦、锡伯、拉祜、纳西、土、佤、白、侗、苗、布依、达斡尔、塔吉克等语言使用于相关自治州、自治县级的某些公务活动;其他语言有时使用于县以下一些相关行政机关的某些公务活动。

在立法领域,继《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之后,2004112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本条例将于200551日起施行。

在重要会议上,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少数民族代表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文件译本和这7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同声翻译,选举票和表决票同时使用汉文和这7种民族文字。通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也使用本民族语言发言或讨论,大会通常为少数民族代表提供书面和口头的翻译。

在用于出版物的民族文字中,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傣文等传统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种类和数量占到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总量的绝大部分,并有电子出版物出版发行。如用维吾尔文每年稳定地出版数百种图书,印数达上千万册,其中包括大量一般书籍和教材课本;每年发行几十种维吾尔文报纸和杂志,印数分别为数千万份和数百万份;还发行大量使用维吾尔语的音乐艺术类磁带。

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广播电台每天用21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播音。内蒙、新疆、西藏、青海、广西的省区级电视台分别播放蒙古语、维吾尔语、藏语、壮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节目,随着这些电视台的卫星电视节目的传播,全国各地都可以收到这些民族语言播出的节目。民族地区地州及以下电视台站也用蒙古、维吾尔、藏、壮、朝鲜、哈萨克、柯尔克孜、傣等10余种民族语言及方言播放一些电视节目。在广播电视领域,民族语言广播的电台数、语种数(全国有21种)、覆盖范围和播音时间都大大超过民族语言的电视播放。其中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都有比较稳定的电视节目。

少数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创作和表演戏剧、曲艺活动也非常广泛,目前有不少语言使用于本民族各类戏剧、曲艺的创作和表演,如用于藏戏、仲谐、热巴说唱的藏语,用于达斯坦、说书、说唱的维吾尔语,用于才谈、延边谈唱、鼓打铃的朝鲜语,用于好来宝、笑嗑亚热、乌力格尔的蒙古语,用于壮剧、蜂鼓、末伦的壮语,用于布依戏、布依谈唱的布依语,用于白剧、大本曲、花柳曲的白语,用于侗戏、牛腿琴说唱、嘎笛的侗语,用于苗剧、果哈、嘎百福的苗语,用于傣剧、赞哈、喊半光的傣语,用于彝剧、四弦谈唱、白话腔的彝语,用于芒锣谈唱的佤语,用于使春牛的阿昌语,用于的哈尼语,用于冬不拉谈唱的哈萨克语,用于库木孜谈唱的柯尔克孜语,用于念说的锡伯语,用于春鼓、冬诺的瑶语,用于伊玛堪的赫哲语,用于巴西古溜溜的撒拉语等。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涉及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处理及其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些研发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研发单位与人才队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民族文信息化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初具规模。不仅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文字都能进入电脑,而且大多数都能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少数民族用户在网上免费下载部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即可浏览藏文、朝鲜文、蒙古文网页,甚至网上聊天也可以使用民族文字。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

责编:吉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